1. 主页 > 指间文库 > 唐诗宋词 > 诗词翻译

观书有感其二翻译,观书有感其二译文及注释

撰文:孙秀华

谈到读书,大概大家总会首先想到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图片来源:新华社

而一想到这首诗,大家脑海里的画面大约也是教科书插图里的青青池塘,活泼流水。但朱熹的《观书有感》有两首,上述的是“其一”,其二诗云: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那么,读了朱熹的这《观书有感二首·其二》,想象中的景象应该就是春潮涌动,春江行舟,任意西东,轻松自在,“春水船如天上坐”。

朱熹的这两首读书“感想”是很生动形象的,丝毫没有干枯刻板地来讲读书的大道理,尤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语更是成了大家经常引用的名句——虽然往往不是应用在“读书”的话题上。但如果对于朱熹的这两首《观书有感》在理解上更深入一层的话,则应该注意到这两首诗本质上是抒发读书感想的哲理诗,是“借物以明道”的,真真不是写景诗!也就是说,朱熹本来的意思是以形象的生动画面喻指读书的快乐——第一首应该是说唯有热爱读书,读书不倦,才能明白事理,人情练达;第二首大致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用功读书自会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风正帆悬一日千里的酣畅淋漓。

图片来源:新华社

较早以“读书”名篇的是南北朝时南朝宋代的谢惠连。谢惠连《读书》诗曰:

贲园奚足贵,下帷故宜遵。

山成犹一篑,崇积始微尘。

虞轩虽眇莽,颜隰亦何人。

这是一首最早明确崇尚读书的诗作,炫才使气,用了很多典故。“贲(bì)园”来自《周易·贲卦》六五爻辞:“贲于丘园,束帛戋戋。”“下帷”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文段大意是说,董仲舒精研《春秋》,汉景帝时成为博士。他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闭户讲学,弟子们依次去向他请教。就这样,董仲舒三年之间没有去看外面景色,而专心治学,精诚之至。因此,前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便精心装饰修整的丘园也不是可贵的,唯有专心读书才是值得敬仰尊重的。这主要是赞颂董仲舒的读书精心的感人事迹,是说读书要像董仲舒一样专心致志。

《尚书·旅獒》有曰:“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荀子·劝学》有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谢惠连《读书》诗中间两句,正是这两个典故的诗意化表达,所说的意思恰是“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谢惠连的用意是说,读书的功夫从细小处做起,终会有所成就,要扎扎实实,认认真真。

图片来源:泰山景区

最后两句中的“虞轩”可能是指远古传说人物虞舜和轩辕黄帝;而“颜隰”是指孔子的弟子颜渊和齐桓公的大臣隰朋。从诗意推测,这四人都是谢惠连认为远在董仲舒之前的先贤,他们都是爱读书的榜样,但尽管事迹渺茫不可悉知,我们后人也要勤于读书,向圣人看齐,向圣人学习,观书有感其二译文及注释,向先贤看齐,向先贤学习,这也隐含了读书以修身立德的更高要求。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有感二首》是宋代学者朱熹的组诗作品。全文: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翻译: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观书有感其二是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艨艟”也写作“蒙冲”。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

片言苟会心,掩卷而忽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门下啸。

《观书有感(其二)》翻译如下: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原诗: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亦投钓。

图片来源:新华社

悉心读书,自当有与古人“会心”处,唐代柳宗元《读书》诗也写到了这样的真切感受,该诗有云:“幽沈谢世事,俛默窥唐虞。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这是说,欢乐与共,悲戚与共啊。宋代黄大受《秋夜读书》诗曰:“青灯敞虚堂,微风动衣襟。兀坐耽尘编,起视星河沈。古人岂可见,所希见其心。终然发永叹,不寐鸣床琴。”读书可与古人交心,心领神会,这才是最值得“永叹”的人生感悟。宋代欧阳修也有首《读书》诗,其中感叹道,“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乃知读书勤,其乐固无限……”

唐代“苦吟诗人”孟郊《劝学》诗曰: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这正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劝喻,虽未明确说到读书,但为学总是离不开读书的。

元末明初的舒頔《看书》诗云:

一日不看书,此心若有失。

看书心未已,细字费目力。

六经皆糟粕,中有味如蜜。

古来圣与贤,孜孜复汲汲。

观书有感其二翻译

流传百世下,相见不相识。

观书有感其二译文是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原文出处:宋代朱熹《观书有感》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

今人不如古,古人岂今日。

时还看我书,抚卷三叹息。

图片来源:新华社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ilanse@126.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