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指间文库 > 唐诗宋词 > 诗词翻译

不第后赋菊的意思,不第后赋菊原文及翻译

​​​​​​​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这首《不第后赋菊》,想来许多人是很熟悉的。

而读这首以《题菊》为名,实则是抒发心中之志的诗的时候,也是让人激情澎湃的。

在说黄巢的诗之前,不去做历史对于他的评判。是非功过已然是过眼烟云,尽管以黄巢及王仙芝之领导的起义在历史的一笔里是轰轰烈烈的,但也留下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故事。

光从黄巢的这首诗里,我们就感觉到了一种豪情壮志与杀意。当然,此时黄巢这股杀意并非是战场的那种杀意。

是对于当权者的昏庸,掌权者的勾心斗角,狼狈为奸的一种批判,亦是对大唐日薄西山下的痛心,对这昏暗世道的一种憎恨。

读历史也都知道,唐朝末期的皇帝简直就像是猪肉一般任人宰割的,为宦官所杀,为节度使所杀的皇帝比比皆是。让人不禁感慨,曾经的巍巍大唐,李氏皇族居然落到了这般田地。

诗名为《不第后赋菊》,而“不第”二字的意思是落第,为中举之意。

这就说明,此诗是在黄巢年轻时,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失败时所做。

①.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九月九,乃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而黄巢以九月八开头,意思是说九月九虽还未到,但当提前赋诗以相庆之。

菊花,历来被视作为中国的国花之一。咏菊花而写不出国之魂魄的意蕴者,皆属下品。

黄巢此诗,没有明写菊花,却已九月九重阳赏菊而暗藏于其中,更以百花来说明了长安菊花盛开的场景。

待到秋来,这四字将黄巢心中的那种凌厉激扬之情就这般无需刻意的表现出来。于是,有了“我花开后百花杀”之语。

花开后百花杀,先说的是这世间的自然规律,花开终有花落之时,花落之后是为寒冬来。

我花开后百花杀,此句应当是黄巢的志向。不是黄巢起义的那种志向,年轻的黄巢应当是想着有一天掌握大权,将这大唐朝廷的这污浊之气给清楚干净之意。

没有谁,一开始都会想着造反,只有再逼不得已时才会行起之举。如若黄巢此刻就想着造反之事,他也不用来参加科举了不是。

百花,既是长安盛开的各种菊花,亦是寓意朝中那些腐烂的朝臣们,也是自比身穿百花战袍。

②.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意思是: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不第后赋菊 唐代: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

菊花的香味渗透着整个长安城。这里,应当是黄巢的一种心境的自我升华,想着若是他日金榜题名,掌握大权之时,将朝中腐烂的“百花”杀尽的寓意。

而末尾的这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既是黄巢对于菊花盛开景色的赞赏,又是讽刺这长安贵胄身处花香世界,却糜烂不堪,亦是隐含着前句,他日身穿百花战袍,统领黄金甲士,涤尽这长安污浊。

全诗,名意上为《落第后赋菊》,既说了九月长安菊花盛开之景,也是黄巢对于心中的抱负,雄心壮志的抒发。一股昂然之气,油然而生。

​​​​​​​​​​​​​​​​

黄巢的这首《题菊花》,应当是在公元875年王仙芝起义前的874年时所做。

盐帮出生,几次科考落第的黄巢此时应该已经接任了盐帮首领的位置。

不第后赋菊原文及翻译,而唐僖宗,公元874年前的这段时间,河南山东等地持续的发生了旱灾水灾,秋季的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各地不报灾情,还不断压迫百姓,致使百姓流殍,无处控诉。

①.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结合全句字意是,飒飒的秋风卷地而来,满园的菊花在风中瑟瑟飘摇。花蕊飘来的花香却是充满寒意,使得美丽的蝴蝶难以到来。

而“蕊寒香冷蝶难来”这段,就有些意思了。表面看确实是写景,但若结合此时天下大灾大旱的情形,就有些意味不一样了。

蕊寒香冷,可看做为当时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形。而“蝶难来”,可将蝶当做为朝中那些权贵及地方官吏。

既是对这不顾百姓无情世道的讽刺,亦是黄巢对于这种饿殍遍野的现象的感愤。

②.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 不第:科举考试不中。意思是落榜之后赞咏菊花。《不第后赋菊》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咏物诗。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

结合“蕊寒香冷蝶难来”的这种现象,黄巢发出了有朝一日,我若是当了司春之神青帝,我必将安排这秋菊与春桃同时在春天里盛开的感慨与宏伟抱负。

青帝,祭祀春生之神,也是东方天帝,主东方。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

黄巢把自己比喻为青帝,是由于眼见当时百姓们种种的生活不公,却又如寒风中耸立的菊花,顽强的不畏寒风而迎风绽放。

不第后就是落榜后,借菊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将来我一定会像菊花那样香遍长安城,

既是赞赏菊花之美,又是对于百姓的命运遭遇的激愤不平,也是对自身的境遇不公的愤慨。天下灾祸,就算黄巢是盐帮首领,也会受到不平待遇。

不第后赋菊的意思

桃花,在这里是比兴比喻。桃花开于春暖时节,与秋天形成对比。桃花寓意华贵,指那些掌权贵胄;与秋日里困苦劳作的百姓,以及迎风而顽强绽放的菊花形成对比。

黄巢将自己比作青帝,是希望广大的劳苦群众也生活在美好的春天里,是对于凭什么桃花春开而菊花秋放的一种呐喊。

全诗名为《题菊花》,不仅是说菊观菊,亦是一种品菊之慨,更是心中那“欲为青帝逆春秋,春菊秋桃覆天地”的那种宏伟志向的豪情怒吼。

​​​​​​​​​

黄巢的这首《自题像》,比之于他的《落第后赋菊》与《题菊花》来说,名气就小得多了。

关于这首诗是否为黄巢所做是存在疑虑的,因为史书记载他是起义失败后,战死沙场了的。但也有传说黄巢兵败后,并为战死,而是再洛阳削发为僧了。

这是历史的疑云,正史里皆是记载其战死沙场或兵败而自杀。

在宋人刘是之的《刘氏杂志》里记载,五代时有一个高僧法号翠微禅师,这个人就是黄巢。

在张端义《贵耳集》记载:“黄巢后为缁徒,曾主大刹,禅道为丛林推重,临入寂时,指脚下有黄巢两字”

在陶谷《五代乱离记》记载:“黄巢遁免,后祝发为浮屠,有诗云:‘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问,独倚危栏看落晖。’”

而这首《自题像》正是出自陶谷这里。既然此诗被归为黄巢名下,那就以野史杂记来说说这首吧。

若真如《五代乱离记》中所说,一代叱刹风云的农民起义领袖遁入空门,这种人生感触定然非常人所能及的。而这种可能也并非就是假的,豪情风云过后,起义失败,天还是那个天,人生了无趣,壮志亦是梦幻泡影,也唯有遁入空门,归寂这过往一切。

而观全诗,无疑不是黄巢对于过往云烟的顿悟与慨叹。

①.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铁衣与僧衣,这般赤裸的对比,令人唏嘘慨叹。

②.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天津桥,是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中的“七天建筑”之一,建于隋朝,废于元朝。而著名的“天津晓月”为洛阳古“八大景”之一,亦是指此。

李白的“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的诗句,说明李白曾在天津桥桥南董家酒楼饮酒。

而白居易也有“津桥东北斗亭西, 到此令人诗思迷。” 这记述了天津桥的诗句。

然而,画风一转。“独倚栏干看落晖”又悠然自得的画出了一幅人生看破,静静的看夕阳西下,一种“人生韶华短,江河日月长”的深刻意境,令人不禁回味,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生看破,让黄巢这样的人物静遁空门。

亦或是,怎么样的一种孤独。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黄巢的这三首诗,哪一首是您最喜欢的呢?

这首《不第后赋菊》的境界比上首更雄伟、豪迈,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

​​​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ilanse@126.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