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指间文库 > 唐诗宋词 > 全诗欣赏

月来满地水的全诗,月来满地水的全诗题目

古往今来,一轮“扬州月”照亮了无数人的心头。有关扬州月亮的诗词歌赋更是不胜枚举,其中很多是流传千古的佳作。 “扬州月”,扬州城一张富有诗意的名片。中秋佳节快到了,邀您共品“扬州月”。

吟月

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

具体是对联还是诗词,目前尚无考证。全诗为:“万里隔间关, 回乡鬓已斑;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

这两句诗出自《广陵秋夜对月即事》。作者将诗题与诗句里“广陵秋”和“扬州月”送至读者的眼前,引起人们无限的想象。

全诗为:“万里隔间关, 回乡鬓已斑;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这是清代著名诗、书、画家郑板桥题写的一幅楹联

扬州的秋明丽如锦绣,清醇胜美酒。天空,白云悠悠;城内,依依杨柳。湖面上,船娘哼着曲儿摇着舟,引得观光客几多回眸;小巷里,撑花伞的姑娘信步走,仿佛在写着新诗一首;秋风中,晨练者身姿或刚或柔,沐浴着朝阳怡然享受。

而天上的月亮似乎成为扬州的专属,自唐代徐凝写出那首《忆扬州》后,月亮城也变成了扬州的代称。“扬子月”在古诗中频频出现:“一帆扬子月,双屐白门烟。”(明·徐熥《别金陵》)“光生扬子月,月来满地水的全诗题目,青对润州山。”(清·纪逵宜《宿瓜步》)“黄昏点鼓移舟去,扬子湾头月似银。”(明·罗钦顺《过扬州》)

扬州秋天的月亮更是妩媚,一代文宗欧阳修也为她痴迷。梅尧臣是见证人:“当时永叔在扬州,中秋待月后池头。”[《寄维阳(冒校作杨)许待制》]

元末明初的刘基在中秋节对扬州月也是念念不忘:

忆昔扬州看月华,满城弦管满人家。可怜今夜中秋月,独照寒蛩泣细沙。(《忆昔二首·其二》)

清朝张廷寿在扬州壶园中秋待月时发出感慨:

清光今夜十分满,谁道扬州只二分。多少往来名利客,笙歌忍向月中闻。(《壶园中秋待月·其三》)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扬州人吟月、颂月的一大经典。这“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将真挚动人的丰富情感和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创设了深沉、寥廓、宁静的艺术境界,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倾倒膜拜。

自从扬州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出,这吟月、颂月之举已成为扬州人的保留节目。

阮元也许可称得上扬州人中用望远镜赏月的第一人,他吟诵过长诗《望远镜中望月歌》。

天球地球同一圆,风刚气紧成盘旋。阴冰阳火割相背,惟仗日轮相近天。别有一球名曰月,影借日光作盈阙。

这是作者对月球形成的猜想和特点的概括,并且沿着大诗人屈原、李白的思路仰首问月:

广寒玉兔尽空谈,搔首问天此何物?

接着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于太空,浪漫地换位思考。在阮元眼中,这多姿的月亮和咱们地球何等相似,有山有水,亦有舟楫,还有千百万的百姓;而百姓们也曾经欣赏到日食,在那些月球人的眼中,地球呈现出闪闪发光的金波色,令月球人欣羡不已。

月来满地水的全诗

拜月

“中秋祭月拜月”是民间一项传统风俗,拜月的仪式庄严而隆重,其主要流程是:三上香、三敬酒、诵读祝文、焚烧祝文和月光纸、集体拜月、礼成,再由主拜将象征和谐团圆的月饼分切开来,送给在场的每一位宾客。

中秋祭月拜月活动的延续和传承,已经成为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祭月、拜月活动自古有之。《真州竹枝词引》中有一段文字记录了扬州人中秋节的风俗。

八月十五中秋,人们用菱角、鲜藕、新月饼互相馈赠。此时满街都在卖宝塔灯,制作这种灯的人,各人都做出新样式,以便畅销。晚间有祭祀月亮的风俗,买来月公纸,供在案上,还有芋苗、栗子、菱角、白果等品,中间放着大团圆月饼,旁边摆着藕,藕节是多芽的,美其名曰“子孙藕”。家家都是这样,所不同的是,小孩子在旁边祭祀月亮时,称为“小月公公”。不同人家根据家庭情况,有丰有俭。经济条件好的,祭品除了菱藕外,还有南瓜、天茄、葡萄、莲芡之类,凡是秋天结成果实的,都一定搜罗而来。当时,甚至有人将西瓜留放到此时作供品。供必有灯,或更有小仪仗,另外如戏台、走马诸灯,高下罗列,然后月下敲锣鼓,加上娱乐节目。

赏月

月来满地水的全诗

扬州中秋观月、赏月首选地当推瘦西湖公园,园内有三处观月、赏月绝佳之处。

其一,五亭桥。

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

如今瘦西湖开放了夜游,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逐梦、圆梦,在那一饱眼福,欣赏十五个月亮齐现的壮观而神奇景象。

其二,二十四桥。

单单看景区那副江峰青所撰的对联,就会让你沉醉: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云影、秋水、扁舟、小桥、箫声、月色,读之如身临其境,物我难分。下联化用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句,旧瓶新酒,颇有韵味。一叶扁舟穿桥而过,悠闲自得。箫声响起,风中萦绕。明月在眼前,箫音漾耳畔,不知不觉已近三更,一幅恬淡、优雅的扬州月夜风情图,何人不醉?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是清代著名诗、书、画家郑板桥题写的一首诗。全诗为:“万里隔间关,回乡鬓已斑;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究竟是对联还是诗,目前并无定论)。

其三,小金山月观。

郑板桥用一副对联向游人解说着,此处的月亮和云儿风韵别具: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出自郑板桥的一幅楹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意思为月亮出来之后月光洒在地上地面像铺满了水,云彩出来之后像满天的山峰。西湖北端有一徐园,与徐园隔山相对的是小金山,实为湖中一小岛,。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读此联如同读一首诗,假若亲临实地,你不就成了画中之人吗?

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登扬州第一楼,赏天上十分圆,多么幸运,何等惬意!

其实,扬州赏月的好地方数不胜数,那些名字中含有“月”的桥、路、园等处不都是赏月之佳地吗?

闹月

扬州的中秋,除了围绕着月而进行的活动之外,还有一些值得我们了解的习俗。

在中秋节时,过去扬州人有“摸秋”的习俗。其实这也是南方人一种求子息的风俗。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摸秋》:“鸠兹俗,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

《真州竹枝词》里有三首写到了扬州中秋的习俗,诗曰:

锣鼓

谁家击鼓更鸣锣,听到中秋每易讹。

为有霓裳今夜奏,孰为凡响孰仙歌。

兔灯

一椀银灯万顷秋,行来村巷路悠悠。

想因捣药嫌辛苦,偷到人间作夜游。

摸秋

一片幽光照满园,篱门深似广寒门。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杜甫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张祜 《送杨秀才游蜀》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摸他不是寻秋去,要学嫦娥月里奔。

以前,笔者只知扬州人在端午节有弄潮的表演节目,最近读了北宋田锡的《拟古·其十四》惊讶地发现,至少在1000年前扬州就有人在每年的中秋展示弄潮的绝技。田锡曾经出知泰州,泰州与扬州近在咫尺,诗中所写应是亲眼所见:

广陵秋节半,旗鼓迓灵涛。鰌沈云海远,风激雪山高……

扬州的中秋,流淌着诗情,闪烁着画意。

天上一轮明月靓,人间万事此时新。

高扬 撰稿

【来源:扬州网_扬州文化】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ilanse@126.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