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指间文库 > 新鲜词语 > 网络热梗

融梗什么意思,怎样判断是否融梗

日前,电影《少年的你》热映,引发观众关于原著小说抄袭与否的热烈讨论,“融梗”一词也随之进入大众视野。所谓“融梗”,通常是指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汇集各方创意,在作品人物设定、故事套路等方面借用他人智力成果的行为。有的创作者倾向于用“借鉴”来解释这种行为,怎样判断是否融梗,有的批评者则指责其实质为“抄袭”,还有不少读者使用专门的文档比对工具“调色盘”,可视化地标明不同小说在字句、段落、情节、文风上的相似之处。

其实,类似“融梗”“洗稿”等词,此前都是在网络文学读者内部使用的“术语”。随着近年来网络文学影视剧改编与日俱增,网络文学日渐IP化,作品影响力呈几何级数增长,这些词语也开始进入大众文化视野,并且与“抄袭”“剽窃”“侵犯著作权”等传统意义上的判断对接起来。《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锦绣未央》等热门影视剧播出的同时,有关其原著小说涉嫌抄袭的争论就沸沸扬扬。

融梗所谓的融梗,就是把一篇文章和或几篇文章比较精华的段子和段落进行融合变成一篇新的文章,通常也被人称作是洗稿或者拼凑文章,在自媒体行业里边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创作方式,与抄袭是有一定区别的,至少作者还付出了一定的。

“融梗”究竟是不是抄袭,是否应该受到法律惩戒,网络文学界应该如何应对?这些疑问集中凸显网络文学生产传播过程中有关原创与模仿的界定难题。

“原创”是著作权制度的核心概念,和这一概念相连的是现代意义上的作家形象:基于灵感和生命体验,从无到有地进行创作,通过消耗自己的智力劳动,创造独一无二的精神产品。创作被划分为应该得到保护的“原创作品”和不应该得到保护的“剽窃作品”,著作权制度也从最初的财产贸易规则转变为有关创作的伦理规则,深度参与对文学价值和写作者价值的判断。

融梗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就是一个网络用语。抄袭是一个著作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术语,是一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有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偷换概念,将一些本来就是抄袭的行为说成是融梗,其本质就像是说白马飞马一样荒唐。抄袭。

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作家”和“原创”的认识,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类型文学写作时受到挑战。网络文学生产从发展之初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仿和借用,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法律保护不够到位,在更深层面上是与网络类型文学生产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那就是融梗了。把你文章里的点子全部融合到我文章里,这就是融梗。但是现在是随便一点相似就说人家作者是融梗,还不是看人家红了黑人家呗呵呵

融梗什么意思

比如,类型的决定作用。类型套路是网络文学典型特征,包括穿越、玄幻、修仙在内的几十种大类型、不计其数的小类型,是网络文学20年发展的重要收获。类型绝大多数并非由单个作者独立创造,而是由初始设定出发,经由大量写作者前后相继,才得以陆续展开。对网络类型小说来说,由无数文本累积而成的类型是远远高于单部文本的,词藻、结构、思想性不是评价一部作品的核心标准,世界观建构是否新颖、宏大、合理,在本类型内有无突破,才是读者最在意的。一部网络文学作品面世后,很多读者不关心写作者是否完成从无到有的创造,而是聚焦于他是否完成既有类型的接续和延展。

“融梗”本就是一个为了黑而创造出来的词语,基准就一个“我觉得”然后把所有东西全给你拆开来看,抄袭的前提是被抄的东西必须是非大众梗,具有创新性。不然古早言情小说(总裁文、女强、穿越之类)全部都可以算是“融梗”。

网络文学绝不是著作权的法外之地,要真正承担起大众文化源头行业的重任,必须找到一条既能保护写作者合法权益又能保持网络文学创作活力的道路。源于印刷文明的著作权观念和制度,也有必要对互联网时代新型知识生产机制做出积极回应,在产业实践、经验研究和理论建构中共同探索,创造性地解决文化资源在写作者之间、写作者和读者之间共享和利用的问题,更好促进文学创造。

融梗经常出现在文字创作圈,大致意思是把别的作者出彩的地方,故事线之类的拿到自己的作品中,比如某个情节设置逻辑动机一模一样,只是换成自己的语言,本质上一对比原著是可以看出来的。

(来源:人民日报)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ilanse@126.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