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指间文库 > 唐诗宋词 > 写花诗词

桃花源记公开课教案,桃花源记一等奖教案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4.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记一等奖教案,《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扫除字词障碍

豁然 俨然 黄发垂髫 要还家 邑人 间隔 此中人语云 诣 阡陌

2、录音范读。(要求学生听读品味,进入意境,想像画面。)

6.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 五.1. 指名翻译全文,注意上下连贯通顺,如成分省略现象要补充完整。2. 概括文章各段内容(学生讨论、归纳,教师总结)六.讨论,分析本文写作线索(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七.分小组。

3、指导学生朗读

(1)老师做些断句讲解和师范:

A、忘/路之远近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一般都是按意义单位划分或者按句子成分划分)

其实世外桃源的生活,不仅是陶渊明的追求,更是当时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也只能是一种空想罢了。 六、延伸拓展 1.桃花源是理想的世界,精神的家园。其实,桃花源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个人心中都。

B、对偶句、四字句要读出对称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老师可适当作些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等朗读技巧的指导:

如“a问今是何世,b乃不知有汉,c无论魏晋。”一句,加着重号的词宜重读,语调稍慢;a句读得略平缓,b、c句读得宜有起伏;a句后停顿略久些,b、c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读,能较好地读出轻重缓急形成鲜明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放声读,大胆读,力求有所提高。

(4)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求吐字要清晰响亮、节奏要准,要读出韵律。

四、理解、积累文言字词,通译全文

1、理解、积累文言字词

2、翻译技巧的指导:

(1)翻译时除了注意上述这些词的词义,其他字词一般都是沿用我们现在的意思,且一般都是用我们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去表达文言中单音节词的意思。所以翻译时可以联系上下文大胆推断文言字词的意思。

(2)国名、地名、人名、官名、书名、帝号、年号、器物名称、度量衡等专有名词都照原文直接抄录。

(3)文言中有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判断句、反问句等,平时遇到要及时积累,学会如何去调整句序如何去翻译。练习多了就会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4)文言句式注重简练往往承前承后或固定省略某些句子成分,翻译时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3、用例句进行具体指导。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村中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和晋了。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本文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就出自本文。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致内容,对学习中的疑问作出标记。 2、听课文范读,注意字音、断句。

4、落实全文翻译

5、归纳本课须积累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1)重点词:

(引出“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包含着一个神奇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来,人们便利用“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比喻生活安乐、环境优美的。

甚异之 欲穷其林 既出 桑竹之属 不复出焉 便扶向路 诣太守 阡陌

(2)四个“然”字词:

豁然俨然怡然欣然

(3)古今异义词: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义:妻和子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间隔——古义:隔离。今义:距离。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如:这孩子俨然是个大人。

(4)一词多义

复 A复前行 B不复出焉 乃 A乃大惊 B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公开课教案

舍A 便舍船 B 屋舍俨然 寻 A寻向所志 B 寻病终

志A处处志之 B寻向所志 为 A捕鱼为业 B不足为外人道也

(5)通假字

便要还家

(7)句式:

①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译: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人。

②省略句:

A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主语承前省略句式。即“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

B 便舍船,从口入。

主语承前省略句式。即“(渔人)便便舍船,从口入。”

C 问所从来

宾语承前省略句式。即“问(之)所从来”

D 便要还家

宾语承前省略句式。即“便要(之)还家”

E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宾语承前省略句式。即“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F 林尽水源

介词省略句式。即“林尽于水源”

五、请学生结合翻译,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忽逢桃花林” (风景幽美)

《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下面是其公开课教案,欢迎参考。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发现桃花林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增添神秘色 彩)

“土地平旷…鸡犬相闻。” (环境优美宁静)

进入桃花源 “其中往来…并怡然自乐” (生活安乐幸福)

“便要还家…皆出酒食。” (民风淳朴好客)

离开桃花源—— “处处志之” (为下文作铺垫)

寻桃花源—— “遂迷,不复得路” (再添神秘)

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内外》第一课时习题。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ilanse@126.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