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指间文库 > 唐诗宋词 > 写花诗词

桃花源记板书,桃花源记优秀板书设计图片

执教人:李芬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三、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气韵。品味精美的语言,感受桃花源的美、乐、奇。

3.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他从乱世中走来,追寻“采菊东篱下,桃花源记优秀板书设计图片,悠然见南山”的宁静,坚守“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平淡。他向桃花深处走去,山的那边是“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的画面,他将青山绿水,男耕女织化作一首诗。他就是陶渊明。千年已过,桃花依旧,留给后人的是一个温暖而神秘的梦。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的时光,探寻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感受这个温暖而神秘的梦。

师:这篇课文是文言文中的经典,学习文言文我们大体可以围绕三项学习活动来进行。

三项学习活动:明其义、读其韵、品其情

二、明其义

师:《桃花源记》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单元目标是什么呢?大家翻到单元导读,一起齐读单元目标。

生(齐读):学习这个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师: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障碍,结合页下注释,理解文意,并圈画出疑难之处。

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如若遇到小组成员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借助工具书。

师:在学习中,理解后还要懂得归纳,这样所学知识才能更系统,更深刻地保存在我们的大脑中。接下来,请大家拿出归纳本,给这一课的字词“建群”归纳。

(屏显)建群归纳

通假字群:

古今异义群: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下面是我整理的《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

一词多义群:

词类活用群:

同义字群:

师:大家归纳得认真且细致,一笔一画都好像在桃花源里精耕细作。让我们带着这份认真自由朗读课文,重在整体感受,注意语音。

自由朗读课文,重在整体感受,注意语音(饱满,圆润)。

三、读其韵

生:语气

生:节奏

生:感情

生:韵律,韵味

师:对的,还要读出节奏,语气,韵味,情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入第二项学习活动——读其韵。首先,请大家再次自由朗读课文,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速。

再读课文,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速(节奏,停顿,快慢)

师:美美地读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读一篇美文能激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情感火花。那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读他最喜欢的段落。

生:我最喜欢第二自然段。(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他读得怎么样?你来点评一下。

生:他读得还可以,字正腔圆的,但就是感觉还有点不对味。

师:不对味?那你能用你的金嗓子把他不对味的地方读对味吗?

生:应该是停顿、快慢不够合适吧。好,我来试试。(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有同学早就高高地把手举起来了。好,你有什么想要表达的呢?

生:他倒是把握好节奏了,但我觉得他的朗读也还缺点东西。

师:缺点东西?好,那现在有一个机会,你可以把他朗读中缺的东西填补上,可以吗?

生:(挠头)他的朗读缺的是感情,可是我也没有把握能读出感情来。

师:哈,你是诊断出了问题,却不知道该怎么对症下药哟。那我给大家一个神奇的方子,专治读不出感情。你们来试试。

朗读小贴士:

朗读时,在课文的某些地方加进“啊”“哇”“呀”“咦”“哎”等语气词。

师:大家读得热烈而真挚。谁想给大家来朗读一段呢?

师:在这5位同学的朗读中,我不仅听到了渔人发现桃花林时的惊奇,邂逅桃花源美景时的惊诧,感受桃花源人快乐热情时的羡慕,还听到了桃花源人听闻渔人所言时的叹惋,对渔人“处处志之”的愤怒,对桃花源神秘得无人能寻,无处可寻的诧异抑或惋惜……为你们的自信点赞。

师:接下来,我们带着这份情感换种方式再次朗读课文。我来读画外音,你们用朗读来给我呈现画面。

演读课文 ,重在进入情境,注意语气(轻重,抑扬,抒情性)

感受桃花源之美

体会桃花源之乐

理解桃花源之奇

师:桃花源真美啊

生:(齐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师:桃花源真乐啊

生:(齐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师:桃花源真奇啊

生:(齐读)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四、品其情

师:读了这篇文章,我有一个疑惑。文章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你们觉得渔人“具言”的是什么呢?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叹惋”?

生:结合语境来看,我觉得渔人应该是对桃花源中的人说了桃花源外的社会现状。

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2.板书《桃花源记》,齐读课题。《桃花源记》的主体本是“诗”,而“记”仅是诗的一个序言,一个注脚,原题是《桃花源诗并记》。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

生:对,我也赞同他所说的。渔人应该是把当时社会那种战乱纷扰,民不聊生的现状告诉了桃花源的人。

生:我觉得渔人应该不只是说了目前的社会现状,他应该还说了秦汉到魏晋,不休不止的战乱以及黑暗社会现实。

师:所以呢?

生:所以我觉得桃花源人应该是为桃花源外的百姓而叹惋,惊叹惋惜他们所遭受的战乱之苦,生活之痛。

师:好一个“惊叹惋惜”,好一个“战乱之苦,生活之痛”。我们一起来看看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背景。

太元(376年—396年)东晋孝武帝年号。其间,政权极度腐败,赋税徭役繁重,战争频发,短短21年爆发大小战争60场。

师: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陶渊明,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文学家。年轻时有大济苍生之志,可他生活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官场黑暗,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与官场决裂,隐居田园,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师:在这样战乱纷飞的年月,本有大济苍生之志的陶渊明,与官场决裂,隐居田园。那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构建这样一个景色美,生活美,人情美的桃花源,有什么意义呢?或者说寄托了他怎样的愿望呢?

生:大概是他想借这样一个美好的境界讽刺当时的社会现状吧,也告诉世人他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

生:我赞同刚刚那两位同学的观点。但我还想补充一点,我觉得陶渊明应该还想借此表达他对没有战争,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师:从你们的精彩的表达中,我知道你们已经把文章理解得很透彻了,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是的,他愤然辞官是一种反抗,归隐田园是一种坚守,梦寄桃源是一种追求,寄托着他的美好社会理想。可那时那地,这终究只是一场梦。

师:哪个小组长来说说自己的观点。

生:我们小组认为他最令人动容的他高洁傲岸的情操与对理想信念的追求。

具体说就是要求学生课后选读以下诗作:《桃花源诗》(陶渊明)《桃源行》(王维)《桃源图》(韩愈)《桃花溪》(张旭)《桃源行》(王安石)。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桃 自然美 :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人间 花 源 社会美 : 和平恬静。

生:我觉得不应该只是如此,可我们组有没有办法准确地表达。

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吧?大家可以从他的文字,他构建的桃花源,他向往的生活状态对后人产生的影响这一角度来思考。

生:会不会是因为他的文字,他虚构的桃花源给了后人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呢?

师:好一个“精神力量”。还有吗?

师:在你的答案中,我感觉到了你思想的深刻。循着美丽的桃源小径,你一路寻访到陶公的纯净的温暖的心。

师:是的,陶渊明用文字代自己发声,他的文字盈满了温度,充满了力量。他虽然远去了,但他追寻理想的身影却深深地铭刻在世人心里,他为他的文字施上了丰厚的养料,长成了茂密的意境,温暖了后人的心灵,治愈了后人的伤痛。

文字的温度与力量

师:此刻,让我们沉静自己的心灵,一起再读陶渊明这篇有温度,有力量的《桃花源记》。

五、课堂小结

云无心以出岫(xiù),鸟倦飞而知还。

——《归去来兮辞》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居》其一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桃花源记板书

——《归园田居》其三

六、作业布置

1.微写作

桃花林与桃花源中的景象有所不同,请想象其中的画面,用文字描绘出来。

2.推荐阅读: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

叶嘉莹 《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

七、板书设计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ilanse@126.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