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指间文库 > 唐诗宋词 > 全诗欣赏

换了人间全诗,歌咏换了人间的古诗句

毛主席的诗词既有古诗词的味道,诗意盎然,意境深远而韵味无穷,又能完美地融入时代特点及当时的情形,使其语句明了易懂又哲理深厚,比之苏辛犹有过之。

同时毛主席也是一名出色的书法家,他的字潇洒飘逸、大气磅礴,自成一派,被尊称为“毛体”。其字肆意豪迈,奔放不羁,真正堪称为龙飞凤舞、行云流水,与他的诗词极为融洽,相得益彰,更显其独特的魅力,当为千古第一人。

1、《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是毛主席的代表作,上片描写北国雄奇壮丽的雪景,以景引情;下片点评历史人物,抒发胸襟抱负之情,以情衬景,语句豪迈而奔放,气势大气而磅礴,表现出了词人恢宏的精神世界。

往事越千年⑺,魏武挥鞭⑻,东临碣石有遗篇⑼。萧瑟秋风今又是⑽,换了人间⑾。[1]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作品注释 ⑴浪淘沙:词牌名。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著名夏季休养地。⑵幽燕:古幽州。

在谴词用句上足见词人胸有千壑,挥洒自如,要文采有文采,要境界有境界,读来让人酣畅淋漓,而且每次读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如果要评出古今第一词,非其莫属。

2、《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是毛主席在青年时代所作,歌咏换了人间的古诗句,整首词情景交融,壮阔激荡,甚至有人认为其文学成就还在《沁园春·雪》之上。

词上片通过对长沙秋天景色的描绘,发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拷问,意境辽阔,带给人油然而生的豪迈气息。词的下片则回忆了少年时代初生牛犊的激情岁月和风发意气,展现了奋勇搏击、心怀天下的青年革命者风貌,抒发了词人立志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中国的大无畏精神和豪情壮志。

3、《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是毛主席使用比、兴手法较好的一首词,是托物言志的一篇佳作。词中通过对梅花在冰雪中傲然怒放的描写,体现了其不惧寒霜、坚强不屈的坚韧形象,由此寄希望于人们学习梅花的品质,要有蔑视一切困难、不畏艰辛的昂扬精神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必胜信念,也体现了革命者博大的胸怀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4、《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拓展:浪淘沙·北戴河 毛 泽 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译文。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首词是毛主席怀念妻子和战友的一首“悼亡”词,抒发了对革命英烈的无限深情和崇高敬意。

5、《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这首词是毛主席时隔38年后重回井冈山所作。井冈山上崭新的风貌和勃勃生机让词人欢欣非常,回忆起当年激情澎湃的岁月,发出了无限感慨。词作融写景、抒情和议论为一体,并灵活化用前人诗句、典故和俗语,赞美了人民改天换地的凌云壮志和不畏艰辛的豪迈气概,令人神往。

6、《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所写。一个“才”一个“又”,简单的两个字却将时间和空间自然而流畅地串接起来了,同时包含有风尘仆仆的喜悦心情。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是个人极为喜爱的两句,既有豪情又显从容。

词的下片则笔尖一转,从静到动,转换自然流畅,一面描写如今热火朝天的建设热潮,一面对未来更美好的前景进行了展望,让人激情四起。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这三句有时代特点,又充满古诗意味,铿锵有力,充分展现了词人的斐然文采。

7、《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这首词作于1934年,是即将开始长征的前夕,当时的情形十分危急,而毛主席也暂时被排挤在领导团队之外,但他的心情虽然苦闷,却并不消沉,宣称自己“踏遍青山人未老”,正是他要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的精神写照。而“郁郁葱葱”的“独好风景”则表达到词人乐观、豁达的心态,更是饱含着对未来夺取胜利的坚定信心。

身处逆境而心仍所向,正是毛主席毕生的不屈精神,也是我们的榜样力量。

8、《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上片回忆了长征的胜利,以“屈指”二字感慨时光的迅速,将原本艰辛的长征以轻松的口吻说出,体现了词人傲然自信的心境。下片则即兴描绘了当时的战斗场景,赞美的红军将士的勃勃英姿,也抒发了对胜利的渴望之情,“何时缚住苍龙?”一句,令人豪情顿生。

9、《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首词是毛主席1954年在北戴河时所作。开篇的“幽燕”正是指北戴河附近的古幽州和古燕国,并以大雨和滔天的波涛入画,气象壮丽恢宏,为整首词立下了壮阔豪迈的基调。

紧接着以还在汪洋中捕鱼的渔船,寄予了词人不惧风雨和大浪,奋力向前的拼搏精神。下片则通过对曹操远征的描写,体现出人间换了新颜的豪情,既是对英雄的慰藉,也抒发了对新时代的赞美,整首词情景交融,用典自然,意境壮美而辽阔。

这首诗的作者是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作品原文: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诗司大意:大雨落在了幽燕。

10、《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壁上红旗翻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这是毛主席赠送给女作家丁玲的一首词,以叙事的风格娓娓道来,真诚而朴实。

在词中,回忆了初见丁玲时的场景,那时保安及周边的环境是艰苦的,但因为红军的到来,以及很多如丁玲一样追求真理、胸怀理想的青年们加入,昔日的“孤城”也面貌一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词的下片则对丁玲进行了高度的赞扬与评价,说她是一支笔胜于三千枪——毛瑟,德国毛瑟工厂所制造枪支,体现了对丁玲的欢迎与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所有投身革命事业的知识青年的支持与鼓励。

11、《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这首诗是毛主席离开长沙要去外地工作时写给妻子的,他用真切细腻的笔触将爱人之间的无比深情和不得不分别的愁苦刻画得细致入微,感人至深。词名“别友”,这个“友”字,是他将妻子当作了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是情感的更进一步升华。

当时的形势紧张,革命事业也正处于上升阶段,词中也传达出了革命志士为了事业而暂时放弃儿女情长的远大抱负,以及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仍一往无前的巍然气概。

整首词在表达离别之情时,颇有宋代柳永所作《雨霖铃》的意境,缠绵悱恻、婉约动人,足见词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12、《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毛主席仅仅以115个字,便写出了一部人类几百万年的进程史,从人类诞生一直到现代,既有总揽、又有细节,实在气象恢宏。

在词中,词人着重落墨于人与人的争斗,直言万里河山,无一处没有流血,上下千年,无一代不是你争我夺,造出了无数英雄豪杰,而历史正是在不断的战争中滚滚向前。

最后两句“歌未竟,东方白”似乎让人感受到了词人沉浸在历史的岁月中意犹未竟,也喻指革命事业的胜利,东方终露曙光。

13、《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词写于长征中的娄山关,当时形势紧迫,红军二渡赤水,折回遵义,再次跨越娄山关,在关口遇敌,最终打退敌军,夺取了胜利。

上片写景,景辽阔雄壮,下片抒情,情壮怀激烈,展现出一幅浓墨重彩的雄奇画卷。整首词的谴词用句有唐朝边塞诗风,有几分冷峻悲壮、有几分慷慨高亢、有几份雄浑豪放,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14、《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皆灰烬,剩有离人影。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首词是毛主席写给妻子的思念之词,没有堆砌词藻,也没有缠绵的语句,像一篇浅显的记叙文将自己的思念之情悄然落笔,却明白朴素、情真意切,于信手拈来之间感人至深。

15、《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6、《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这首词写于1950年10月,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第一个国庆节,算是对全国的一首贺词。

词的上片揭露了旧时代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下片则对新中国进行了赞美和歌颂。其中“一唱雄鸡天下白”化用自李贺的诗句“雄鸡一声天下白”,更显情绪的高亢激昂,表达了终于渡过漫漫长夜,迎来夺目曙光的喜悦之情。

上下文的强烈对比让人震撼,也给人以鼓舞,激励着人们更加努力向前。

17、《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这首词的出现有一个背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因为发生了几件事,导致前苏联停止了对我们的援助并撤走了专家,还在其报刊上发文对我们进行攻击,于是已73岁的郭沫若写了一首《满江红》予以回应。

郭沫若的《满江红》在《光明日报》副刊《东风》刊出后,他又将手稿寄呈给毛主席审定,毛主席看后顿时深受感染,诗兴大发,连夜写了这首和词。整首词激情豪迈,带着蔑视一切反动势力的浩然正气,充分展现了词人胸有山河的领袖气度,霸气无匹,拥有着振奋人心的巨大力量。

18、《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这首词是毛主席于1965年5月再次登上井冈山时所作,开篇以挥洒的笔触描绘了井冈山雄奇壮丽的画面,引人神往。接下来细数了发生的变化,犹如天翻地覆,勾起了词人对当年的峥嵘岁月回忆,最后则对红军的胜利进行了解析和赞美,使其既有宏大的内容做骨架,又有独有的艺术魅力为皮肉,当得上豪情万丈,其气势磅礴之姿无人能及。

19、《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换了人间全诗

——这首词作于1935年冬,红军即将完成长征这一壮举,毛主席登上岷山峰顶,远望苍茫昆仑,一时诗兴大发,有感而作。

上片以昆仑起篇,从壮丽冬日满天雪舞的酷寒,到炎炎夏日因冰雪消融而至江河泛滥成灾,让人不禁想问,这昆仑究竟是好是坏?

到了下片,词人以领袖之态直面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霸道的气势肆意而出。其后更是要以宝剑将昆仑裁成三截,要让全球同凉热,喻意让全世界都走入新时代,展现了词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这样充满想象力的句子,古往今来能达到同一高度的,可能也只有诗仙李白了。

20、《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这首词以是寓言的形式,通过鲲鹏和鸟儿的对话,高度概括了当时的两方大论点,对反动势力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其词尾的“放屁”二字用得极其妙,其语境是和全篇的基调相吻合的,表达了对敌人淋漓尽致的痛斥,非常过瘾。可以说能将如此粗俗的字用于诗词中且毫不觉得不妥的,仅毛主席一人矣。

21、《归国谣·今宵月》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清光不令青山失。

清溪却向青滩泄,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

——这是毛主席少有的有着幽静婉约、清朗优美意境的一首诗词。举头望月,只见明月把清辉撒落天地,却如此温柔,并不把青山的本色掩盖。那清溪向着青滩流去,静中有动,真实而自然。鸡叫声停了,马儿嘶鸣,又响起了人们的话语声,送别的长亭亮起来了。这里展现出一幅夜宿的旅人又要上路,继续征程的水墨画卷,表达了词人要短暂的歇息后,要继续为了理想而前行的坚定脚步。

整首词读来让人的心顿时沉静下来,却在其中又饱含着一丝坚韧,极富韵味。

22、《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这首词作于1927年,当时环境严峻,黑暗非常,词中基调沉郁、苍凉悲壮,表达了词人对革命前途的忧虑。

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正是词人一吐心曲的具体体现,心潮起伏,有种想要早日建功立业的紧迫感,满含着革命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期望,有着澎湃的情怀。

换了人间全诗

23、《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这首词作于1930年在吉安县陂头召开联席会议之际,在会上,确定了攻打吉安城的决定。

整首词像一幅大泼墨画卷,风雪交加、红旗飞卷,有着雷霆万钧的气势,体现了战胜一切艰险的力量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意境壮阔、情感奔放,几个动词“行、过、下”简洁有力,有着激荡人心的力量。

24、《西江月·井冈山》

浪淘沙·北戴河 作者:毛泽东 朝代:近代 体裁:词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编辑本段]注释 幽燕:古幽州及。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白话文释义: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在起伏的波涛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首词作于1928年9月前后,那时是井冈山黄洋界哨口的关键一役,虽然敌我力量悬殊,但军民一心,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词人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热情歌颂了将士们坚守阵地的英勇斗争精神。

这首词用词用句别具一格,画意盎然。写景景象宏伟,叙事清晰凝练,极富感染力,不仅是一首黄洋界保卫战的赞歌,更是一首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

25、《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这首词写于1929年底,当时红军进入闽西开辟了新的根据地。

词以三个地名开头,简洁有力,既详实的记录了行军路线,更生动的体现了行军的迅速,畅述了战士们不惧艰险、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铿锵有力。

“直指”一词则表现了红军一往无前的威武气势,与后面的“风展红旗如画”相结合,更体现出大军云集的恢宏场面和为胜利欢呼喜悦的心情。

对于风吹动着旗帜的表述,一般在诗词中都是用的“卷”字,词人在这里一反常规地使用了“展”字,更显示出红旗之大和气势之盛,有着经过艰难困苦后终于一吐胸臆,仰天咆哮的畅快之感。

26、《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这首词是毛主席于1933年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战场,触景生情而作。

词中描绘了雨后大柏地的秀美风光,遥想当年在此作战的岁月,抚今追昔,流露出对经过战争洗礼后有种别样之美的根据地的赞美之情,抒发了对未来取得更大胜利的喜悦和向往,将自然美与社会美融入一炉,情景交融,极富感染力。

27、《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在苍茫的暮色中,看那刚劲的青松,任凭云雾在身边翻腾,依然从容自若。好一个天然而成的仙人洞,这无限美丽的风光,需要在那险峻的山峰之上才能看到。

这首诗看似写景,实则蕴含很深的哲理,一方面告诫我们,不论身处何种逆境,都要保持从容的姿态,面对险境要临危不惧、毫不动摇。另一方面也在指导我们,对于自己的目标,要有必须的信念,要敢于攀登险峰,因为胜利重来不容易,只有经历无数的磨炼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

28、《七绝·莫干山》

翻身跃入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这一首诗作为1955年,记录了游历杭州莫干山的一程。

“跃、才、又”几个字的连接,表明了途中的畅快之意和愉悦之情,语句轻快、诗味盎然。整首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见清新自然,能感到诗人的游历之程余兴未尽,给人明媚的诗意享受。

29、《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这首诗勾画了女民兵在进行军事训练时的飒爽英姿,赞美了她们不困守于传统的女性形象,焕发出新中国妇女崭新的时代精神风貌,对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和随时准备保卫祖国的不平凡志气进行了高度颂扬,诗意自然流畅、形神兼备。

30、《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当天夜里,百万雄师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晚,第三野战军率先占领南京,毛泽东得知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律。七律由上至下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浓重的笔墨渲染出百万将士渡江的雄伟场面,描绘出了进军时排山倒海,威武雄壮锐不可当的浩荡场面,体现了万众一心、一往无前的勇猛气势,虽然我们不在现场,却犹如身临其境,似乎自己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不禁让人热血沸腾、激情万丈。

颔联赞颂了解放南京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通过现在与过去的对比,抒发了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也是对几十年坚持不懈努力奋战的感慨,如今终于可以告慰前辈英烈,一吐胸中快意,实在慷慨激昂。

颈联则从激动的心情中走出来,冷静的表示虽然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但要正视当前的形势,吸取楚霸王项羽的惨痛教训,不可骄傲自满,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体现了诗人洞察古今、果敢英武的领袖风范。

尾联通过对自然运行的客观规律的阐述,揭示了人类社会不断变异、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必然规律,要成功就要行天下之正道,将诗情与哲理进行了完美结合,令人深思。

31、《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人类行军史上的壮举——举世闻名的长征。这首诗正是毛主席写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的途中。诗中以多个实例总结了长征路上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热情赞扬了红军不惧难关、通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万水千山的远征艰辛,我们“等闲”视之,表达了对困难和敌人的蔑视,充分体现了战士们从容不迫的大无畏精神。

面对着雄伟的五岭山和乌蒙山,在诗人眼中,它们腾起的不过是“细浪”,磅礴落下的不过是“泥丸”,以这种夸张的对比手法,反衬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

下句的一“暖”一“寒”则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冰冷的江水似乎也变得温暖了,以及飞夺泸定桥这一战事的艰苦激烈——铁索高悬、寒意森森。

最后,写出了战士们的双重喜悦,一重是战胜雪、一重是胜利在望的喜悦,曾经的艰难困苦顷刻间烟消云散,不值一提,也正是他们英勇顽强战斗精神和乐观主义思想,最终赢来了“开颜”的欢笑。

整首诗写的轻松豪迈、气度不凡,满载着拨开黑暗迷雾,迎来胜利曙光的喜悦心情,又有着傲视山河的夺人气势,足见诗人的辽阔胸怀。

32、《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韶山是毛主席的故乡,但他一路辗转,经过了无数战斗的岁月,直到1959年才得以第三次返回故乡,看到故乡的变化,他非常欣慰,提笔写下了这首诗。

“逝川”化用自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回忆起32年前离开故乡,为了理想而四处奔波。

那这些日子里,一方面韶山人民高举着红旗为自由而战,另一方面反动派则拿起铁鞭对人民进行毒打,通过对那个黑暗岁月的描写,讴歌了人民毫不妥协、从不退让的大无畏精神。

韶山的先烈们牺牲了,但他们可以放心,他们的血没有白流,我们继承着他们的遗志继续奋争,换来了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正是一个个革命斗士们前仆后继,心存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念,才有了如今的梦想成真。

看着韶山丰收的作物,劳动了一天的社员们踏着夕阳收工回家,这场景让诗人无比喜悦,也发出了感慨——唯有努力奋斗,才能收获胜利的果实。

整首诗将过去与现在、时间与空间融合交错,虚实结合、动静相应,充分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思和雄健的笔力,带给人磅礴的力量。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ilanse@126.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