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指间文库 > 新鲜词语 > 民间谚语

含植物的谚语,关于天气动物植物的谚语

叶落归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华而不实

植物体缺少元素硼而出现的现象(缺硼时,花粉发育不良,植物虽开花,却不能授粉,很难形成种子)

“树怕没有皮,人怕不要脸”

树皮里有筛管,筛管是输导有机营养物质的,如果树皮被损坏了,筛管就被切断,根部就不能得到足够的有机营养,会“饿死”,直至整棵植株枯死。说明:脸面是人最重要的,就像树皮对树的重要性。

大树底下好乘凉

本意:在某种庇护下,可以很轻松地做事或得到利益。

生物学意义:在夏天的炎炎烈日下,树叶茂密的大树进行着强烈的蒸作用,水分在从叶片的气孔散失而成为水蒸气的过程中,关于天气动物植物的谚语,吸收了周围空气中的大量热量,使其温度下降,从而使大树底下成为人们纳凉的好去处。

生物学意义:在夏天的炎炎烈日下,树叶茂密的大树进行着强烈的蒸作用,水分在从叶片的气孔散失而成为水蒸气的过程中,吸收了周围空气中的大量热量,使其温度下降,从而使大树底下成为人们纳凉的好去处。

1、干榆湿柳水白杨,桃杏栽在山坡上。2、深栽实砸,棒槌发芽。3、萝卜白菜葱,多用大粪攻。4、三九四九,栽杨种柳。5、栽带老土,活棵就发粗。6、正月尾,好栽桂。7、花等九,年成有,九等花,年成差。。

吃胖容易,减肥难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生物的遗传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导语:植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植物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必要元素。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植物的谚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1、 (不祥)荷花开在夏至前,不到几天雨涟涟。2、 (阳新)芦花秀,早夜寒;芦花黄,大水狂。3、 (枝江)。

——生物的变异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那么关于“植物谚语大全”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1.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2.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3.柳树发芽暖洋洋,冷天不会有几长.4.荷花开,秧正栽.菊花黄。

亲代及其子代之间的性状相似却又不完全相同,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联系我们学过的减数分裂知识,不难理解亲代传给不同子代的遗传物质(DNA)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由于环境的不同也可能引起性状表现不同。生物变异有遗传的,也有不遗传的,如果是发生在体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变化一般不会遗传给子代,而发生在生殖细胞里的遗传物质的变异就会通过生殖过程遗传给后代。由于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甚至可以形成新的物种。

“一山不容二虎”

——生物的种内斗争关系

这一谚语揭示了生物为了争夺食物和空间等生存资源而发生种内斗争的现象,还涉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虎是大型肉食动物,处在较高的营养级里,按照能量流动的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且传递效率只有10%~20%的规律,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较少,因此其个体数量也就越少。在获得有限的食物空间里,虎的数量越少,就越容易获得食物来维持生存,其数量多时则不能维持其生存。为了生存就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样就会出现“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二”并不是准确数,只是表示数目少。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生物的捕食关系

这句谚语形象阐释了生物之间的不是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这句谚语隐含的完整食物链应该是:植物→蝉→螳螂→黄雀,在这条食物链中,植物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蝉、螳螂、黄雀都是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生物的竞争关系

“飞蛾投火”

带有植物的谚语1 1、(孝感)草皮长了毛,有雨在明朝。2、(宣恩)含羞草勾腰,大雨快要到。3、(丹江口)蚂蚁草扯白旗,三天内定下雨。4、(当阳)路裂直口大天干,狗咬根长连阴天。5、(浠水)艾叶死梢,大雨定。

含植物的谚语

——生物的应激性

这句谚语描述了昆虫对光发生的应激性,即昆虫的趋光性。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生物因为有了应激性,便能对周围的刺激发生反应,从而可以避开不利的刺激,使生物体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联系到生物,我们应该想到利用“诱虫器”捕捉昆虫是利用了“避光性”、利用“性引诱剂”消灭害虫是利用了生物对异性生物性激素的趋向反应。

1、淹不死的白菜,旱不死的葱。2、深栽洋芋浅栽姜。3、萝卜白菜葱,多用大粪攻。4、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5、三斤子姜,不如一斤老姜。6、人靠吃饭,菜靠喝水。7、立秋栽葱,白露栽蒜。8、七月半,种早蒜。

“一朝被蛇蛟,三年怕井绳”

含植物的谚语

——生物的条件反射

1、 (监利)坟茔湾里打伞,田里水涨。2、 (通山)山林树木知春意。3、 (天门)无风树叶翻背摇,大水浸过桥。4、 (武穴)树叶迟谢,来年要旱。5、 (长阳)树叶翻白,等不到黑。6、 (通城)杉树烧梢,秋天雨少。

这句谚语是人因害怕“蛇”而产生的一种对“预设的性状相似的食物”存在条件反射的现象。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和人都具有的一种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这种反射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通过这条谚语,我们应该要联想到学过的添减反射的结构基础以及神经冲动的传导等相关知识。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ilanse@126.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