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指间文库 > 认字识词 > 小学语文

月夜忆舍弟九上后三首,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四首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边秋一作秋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戍(shù)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月夜忆舍弟九上后三首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所以,这首诗的题目就叫《月夜忆舍弟》,“舍弟”是谦辞,就是指自己的弟弟。 我们先来看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鼓”指的是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断人行” 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宵禁是古代实行的一。

月夜忆舍弟九上后三首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长:一直,老是。达:到。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意境赏析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四首月夜忆舍弟,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 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

1、龙儒民 .中国诗歌精选 .北京市 :线状书局 ,2010年 :103页 .

月夜忆舍弟九上后三首

2、杨立群 .唐宋诗词选析 .北京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1年 :17-18页 .

月夜忆舍弟翻译及原文如下:翻译: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

3、贾浓铀 .最美的唐诗和宋词 .天津市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0年 :20页 .

这首诗就是抒发对不在身边的三个弟弟的思念。 全诗可分两段。前四句是第一段,内容紧扣“月夜”,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字里行间流露出“忆舍弟”的感情。“戍鼓断人行”, 真实描绘了面临战争威胁的边城景象,这一句所烘托出的战争气氛。

4、余建忠 .中国古代诗词译赏 .昆明市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 :144-146页 .

部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古诗词八首目录一、月夜忆舍弟二、长沙过贾谊宅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四、商山早行五、咸阳城东楼六、无题七、行香子八、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月夜忆舍弟初识壹目录初识壹贰叁细思拓展月夜忆舍弟戍。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ilanse@126.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