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指间文库 > 唐诗宋词 > 季节诗词

秋日田园杂兴其十二的意思,秋日田园杂兴其十二诗意

范成大(1126—1193年)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他早年四方任职,颇有政绩,晚年致仕后闲居苏州石湖,写下了《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被称为“田园诗人”。或许是南宋偏安一隅的时局,他对大自然中的山水泉石充满了热爱,同时也对升斗小民的悲欢饱含同情与关怀,因此他的田园诗别具一格。

诗本以情志为主,缘情触物,写景抒情,以物言志。但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却反其道而行,另辟蹊径运用赋法,以白描的手法展示乡野风景和农家生活,摹写出一幅幅农村风俗画的长卷,在平易浅显中流露出属于自然和生活的清新妩媚。

如《春日田园杂兴》其二:“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诗人从脚下的土地写起,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日里遍地涌来的田园风光:大地解冻,万物复苏,春雨绵绵,花草发芽,绿畦苗秀,鞭笋生根。“催”字赋予春雨以人格化的特征,仿佛一位急性子的姑娘在声声敦促:春天到了,快点儿开动啦!于是一晌之间花草皆开,这是独属于春天的蓬勃生机。万千花草在春雨的滋润下,迅速生芽、抽枝、长叶、开花。一眨眼山上、地下、屋后、路边黑黝黝的土地全都摇身一变,换了鲜嫩的模样。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由山间乡野转到院落一隅:墙角突然冒出几个探头探脑的笋尖。园中本无竹,为什么会有鞭笋出现呢?原来是邻家的竹根由地下横穿而来,隔墙带来了可爱的笋尖。范成大用通俗浅近的笔触写出了初春的盎然生机,活泼、清新,让人读来不觉莞尔一笑。再如《晚春田园杂兴》其十一:“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诗人起笔先写山中农家雨后醒转较迟这样富有生活情趣的场景,言简意赅地营造出一种难得忙里偷闲的农家生活的惬意氛围。一番及时雨暂缓了浇灌之劳,终日辛苦的田家终于得以多加歇息片刻。晨曦初放、晓色熹微,本是往日起床劳作的时辰,此时农人们却尚未起身。悠闲的老翁斜靠在枕头上惬意地听着窗外莺儿在鸣啭,孩童则蹦蹦跳跳地开门玩耍,连带着屋檐下的燕子也一拥而出,飞向了远处觅食。多么惬意安适的光景啊!清新活脱之感呼之欲出。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一树树梅子在夏日的阳光中变得金黄,杏子同样不甘示弱愈加肥美。荞麦花也正是盛开之时,田野里一眼望去皆是雪白。花期将尽的油菜花倒显得有些稀疏,三三两两夹杂在大片麦花中间。夏季白昼较长,农家抓紧天光忙活田事,一大早便出门下地,留下空旷寂静的村庄。因此小院的篱笆旁许久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结句以蜻蜓、蝴蝶的翩飞来衬托村中的安静,静中有动,更显其静。全诗前两句以鲜明的色彩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后两句则从侧面自然表现出农人早出晚归在田间劳作的忙碌,秋日田园杂兴其十二诗意,不着一字,尽得夏日田园风光,读来很有意味!

秋日田园杂兴其十二的意思

范成大的以赋为诗,并不仅仅停留在单纯使用白描手法摹写客观事物上,更是在其中贯注了复杂的人情世态。正如徐复观所言:“赋所描写的事物是直接的意象,赋体之诗,之所以成其为诗,只因在这里的事物,不是纯客观的、死的、冰冷的事物,而是读起来感到轻轻的、湿湿的,好像有一个看不见的生命在那里蠕动着的事物。”(《释诗的比兴》)因此,范成大的田园诗中既有田园的安闲恬静,也有农人的艰苦劳作,既有儒家的世俗关怀之情,也有道家的人文审美之韵,让人读来意趣横生、经久寻味。

秋日田园杂兴其十二的意思

秋日田园杂兴其十二的意思

范成大的田园诗与前人田园诗最不同的地方,在于其诗中充满儒家的世俗关怀之情。《夏日田园杂兴》其十一就描写了种菱农民被盘剥的苦楚:“采菱辛苦废犁鉏,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首句直接点明农民采菱的辛苦。次句对其进行具体描写:采菱采得指头流血,血色殷红如丹砂。身体劳累,疲惫枯瘦状似鬼形。虽是人间,却活像地狱一般,令人不寒而栗。后两句诗人则代可怜的农民发出呐喊与质问:原本是因为没有能力购买田地耕种,只能靠水种菱为生,哪能想到最近湖面居然也收起了租赋。全诗语言质朴却饱含同情,让人读来满心悲愤无奈。

《秋日田园杂兴》其九:“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覈饱儿郎。”交租米的船已经满载,等候着官府开仓收租。一粒粒米圆似珍珠白如雪,却不能完全属于亲手栽种它们的农民。因为每收获两钟粮,就得忍痛上缴官府一斛,只能把剩下的糠皮捣碎给孩子吃,用以充饥。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和满腔的悲悯生动地刻画出官府的赋税压迫之重,字字皆是深受其害的百姓血泪化成。可以说,自陶渊明以来至唐王孟诗派等描写农村自然景物的诗歌传统,和从《诗经》以来直到唐代“新乐府”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传统,两者在范成大的田园诗中融合为一体,从而为田园诗的发展开拓出新的境界。返璞归真出神入化

秋日田园杂兴其四:静静的看着屋檐下的蜘蛛结网,偏偏却妨碍了小虫在那飞,蜻蜓和蜜蜂倒挂在蜘蛛网上,它们好像会说话似的,急忙叫山童为他们解围。

如《春日田园杂兴》其十二:“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远望农家,桑树下成片蔬菜长得绿油油的,一畦一畦填满了整块田地。菘菜青葱鲜嫩,芥苔青绿肥美,正是最适合采摘的时节。菜农把这些新鲜的菜蔬在溪头清洗干净,拿到前面店头卖上一卖。日暮时分,伴着售空的好心情,裹盐沽酒而归。范成大笔下的田园风光总是朴实的,卖菜换盐酒的日常幸福就是如此简单。这首诗虽然只用简洁的笔触记录农人平凡的一天,但是在这份朴素中却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温馨。

首诗写的是秋天橘园与众不同的美丽景色。全诗通过对比法布局(色彩的对比),让人所见都如一幅红黄绿相间的水彩画。《秋日田园杂兴·其十二》新霜彻晓报秋深,染尽青林作缬林。惟有橘园风景异,碧丛丛里万黄金。注释 (1。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初夏时节的田里杂草丛生,白天男丁下地除草,晚上女人在家搓线织布,农夫农妇们都日夜忙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孩童们虽然不会耕田也不懂纺织,却并没有闲着。他们小小年纪就已经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着种瓜了,可见其天真烂漫和纯真朴实。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节紧张而又和谐的农家劳作场景进行了细腻的描写。这种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相处,读来总是意趣横生,其乐融融。

《冬日田园杂兴》其七:“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寂静寒冬里,鹅毛大雪是唯一的颜色,菜园中也积满了层层叠叠的厚雪。诗人拨开棉被般的雪层,找寻下面的踏地菘。回家后将踏地菘洗净清炒,品尝起来清甜如蜜藕,但较之真正的蜜藕来说更加肥美浓厚,回味悠长。诗人尤爱这踏地菘的美味,因而不觉感叹:“富贵人家那些吃肉的家伙哪里知道踏地菘的真正风味,这么好吃的踏地菘在他们眼里不过是寻常蔬菜罢了!”“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范成大抖去了菘的酸腐文化气,将它还原成泥土里长出来的样子。回归到干净简单的事物本身,细品可得生活中的真味。

《冬日田园杂兴》其八:“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莫嗔老妇无盘饤,笑指灰中芋栗香。”漫长寂静的雪夜,农舍中燃着劈好的柴火取暖。地炉上煨着酒,喝一口暖烘烘的,仿佛热汤似的。后两句转静为动:不要嗔嘲老妇没有盘盛的果品食物,你看她笑着指向那炉灰中埋着的几颗芋栗,已经飘散着香喷喷的味道了。在动静结合的描写中,诗人活灵活现地描绘了冬日乡村常见的一道风景:长夜漫漫中烤火煨酒,再烧上芋头栗子。场面温暖,众人尽欢。炉灰里的芋栗是冬天特有的味道,它去除了过分讲究的精致,反而收藏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真挚和幸福,是独属于农人的田园生活美。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

总而言之,范成大的田园诗突破了以往田园诗清新隐逸的主调,增添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对一年四季中农村劳动和日常生活的书写,使得范成大的田园诗中弥漫着生活烟火气和人文关怀,从而开拓了田园诗的新境地。他的田园诗于简单中见真谛,于朴素中见幸福,充满了泥土、季节、人情的味道,让人读来颇有滋味。

晚春田园杂兴(其十二)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诗意:春回大地,泥土变得滋润润的;春雨频频,催动各种各样的花草一下子都出芽、抽叶、开花了.屋后的那片荒地也长满了野花。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ilanse@126.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